第1350章 确定四个调查方向-《重生后,我靠破案走向权力巅峰》

    “第二,深入调查刘强的人际关系网。一方面,排查他在西坡煤矿的所有工友,尤其是河北籍同乡,了解他生前的矛盾和纠纷;另一方面,查清10月中旬与他一起去小卖部的陌生女人身份,确认两人的关系以及是否与李建军有关。同时,联系刘强的家人,了解他的社会交往情况,看看他在老家是否有其他仇人或债务纠纷。”

    “第三,围绕现场物证展开进一步调查。小杨,你负责完成蓝色染料成分的比对,确认是否来自外包队的工装;张林,重点检测刘强指甲缝里的残留物,看看是否有李建军的DNA;小王,继续走访周边村落,扩大收布男人的辨认范围,同时排查周边的小作坊,看看是否有人私下为外包队工人做过灰色工装。”

    “第四,重新勘查埋尸现场及周边区域。”李明强调道,“之前的勘查范围是100平方米,现在扩大到500平方米,重点寻找可能的凶器和作案工具。凶手作案后可能将凶器丢弃在附近的杂草丛或灌溉渠里,用金属探测器仔细排查,不能放过任何细节。另外,调取埋尸现场周边的监控,虽然农村监控覆盖率低,但村口和主要路口的监控都要排查一遍,看看10月16日前后是否有可疑人员或车辆出现。”

    “还有一个重要的点,”小周补充道,“我们查到李建军在10月16日上午曾在柳林村的一家五金店买过一把铁锹,说是要挖菜窖,但他没有固定住处,挖菜窖的说法很可疑。我们正在排查这家五金店的铁锹销售记录和监控,确认李建军购买的铁锹型号是否与埋尸现场的挖掘痕迹吻合。”

    会议进行到中午十二点,各项任务都已明确分工。李明站起身,目光坚定地看着大家:“刘强的身份已经确定,这为我们的侦破工作打开了突破口。虽然目前还没有直接锁定凶手,但线索已经逐渐清晰,只要我们沿着刘强的人际关系网查下去,一定能找到真相。大家辛苦一点,分头行动,有任何进展随时汇报。”

    散会后,队员们立刻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。小杨带着技术科的人员重新返回埋尸现场,扩大勘查范围;小王则带着队员继续走访李家庄和王坡村的村民,希望能找到见过李建军的人;小周驱车前往西坡煤矿,调取外包队的工资发放记录和人员档案;张林则留在实验室,对刘强的指甲残留物和衣物纤维进行进一步检测。

    刑侦支队的办公楼里,每个人都步履匆匆。刘强的照片贴在案情分析板的中央,周围用红线连接着各种线索:烟蒂、塑料瓶、老粗布、蓝色工装、李建军的模拟画像……这些看似零散的线索,正在被一点点串联起来,编织成一张通向真相的大网。

    下午三点,张林的实验室传来消息:刘强指甲缝里的蓝色染料成分,与西坡煤矿外包队的深蓝色工装染料成分完全一致,且在残留物中检测到了少量人体皮肤组织,正在进行DNA比对。与此同时,小杨在埋尸现场附近的灌溉渠里发现了一把被丢弃的小型折叠刀,刀刃上有明显的锈迹,但经过初步检测,发现了微量的血迹残留。

    傍晚时分,李建军的DNA比对结果出来了——与现场烟蒂上的DNA完全吻合!这个结果让所有队员都兴奋起来,虽然还没有找到李建军的下落,但已经确定他就是案发时在现场的第三人,具有重大作案嫌疑。

    李明接到汇报后,立刻召开紧急会议,调整侦查方向:“现在证据已经指向李建军,我们要集中力量抓捕李建军。一方面,加强火车站、汽车站、高速路口的排查,防止他逃离本市;另一方面,联系河北邢城警方,对李建军的老家进行布控,防止他潜回原籍。同时,加大对李建军社会关系的排查,尤其是他在本地的同乡和朋友,看看是否有人知道他的藏身之处。”

    夜色渐浓,刑侦支队的灯光依然亮如白昼。队员们各司其职,紧张而有序地开展工作。虽然还没有将李建军抓捕归案,但案件的侦破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。李明站在案情分析板前,看着刘强的照片,心里暗暗下定决心:一定要尽快将凶手绳之以法,让死者安息,给家属一个交代。

    而此时,在城市边缘的一处废弃工厂里,一个穿着深蓝色夹克的男人正蜷缩在角落,手里攥着一部老旧的手机,屏幕上显示着刘强的照片。他的右手虎口处,一块疤痕在微弱的灯光下格外明显——正是李建军。他看着照片,眼神复杂,不知道是恐惧还是悔恨。窗外,警笛声由远及近,越来越清晰,一张无形的大网正在向他悄然收拢。

    李建军的DNA比对结果出来时,小王正带着队员在李家庄挨家挨胡走访。接到李明的紧急通知后,他当即把手里的工作交接给副队长,拉响警灯直奔支队。案情分析板前,李建军的模拟画像被用红笔圈了三道,旁边密密麻麻写着“右手虎口烫伤疤”“邢台口音”“穿41码鞋”等关键特征,而现场烟蒂的DNA报告就压在画像下方,红色的“匹配”二字格外刺眼。

    “西坡煤矿外包队的同乡说,李建军在矿关停后,曾在柳林村东头的废品收购站打零工。”小周把一张写着地址的便签递过来,“收购站老板叫周大发,也是河北人,跟李建军沾点远房亲戚。我们查了收购站的位置,离埋尸现场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。”小王迅速记下地址,又从技术科领了李建军的清晰照片和协查通报,“我带两组人过去,一组封锁收购站出入口,一组排查周边小巷,防止他跳墙逃跑。”

    下午四点的柳林村东头,废品收购站的铁皮屋顶在夕阳下泛着铁锈色的光。院子里堆着如山的废纸箱和塑料瓶。